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其計深遠”,近些年來,頻頻爆出的“富二代”的負面新聞,讓很多家長不寒而栗,稍微有點家底的父母都怕孩子“有錢就學壞”,于是一種“哭窮教育”應運而生。
明明家庭條件還可以,父母卻總是在孩子面前“哭窮”,孩子提出什么物質要求,或是想要花錢的想法,他們就用“家里窮、沒錢”來搪塞,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懂事,殊不知,孩子卻因此陷入了另一個“坑”。
為人父母,除了承擔責任,更多的是教育孩子時要多“動腦筋”。
老張夫妻倆是做早點攤起家的,后來生意做大開了幾家連鎖店,可掙了錢的夫妻倆也依然是“起早貪黑”的工作,在吃穿用度上從來都不講究。
夫妻倆有個兒子叫元寶,今年剛上初中,在教育兒子方面,老張和妻子一致認為——“金山銀山”守住才行,為了讓兒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,老張從小就對元寶隱瞞真實的家庭情況,還總是對孩子“哭窮”。
“爸爸,我想吃肯德基?!薄澳莻€又貴又不好吃,我們家沒錢,回家吃饅頭吧?!?/p>
“爸爸,別的小朋友都有變形金剛,我也想要?!薄霸奂腋F,買不起!”
“爸爸,我同學說他假期去旅游了,下次我們也去海邊看看吧!”“咱家窮,哪有閑錢去玩!”
……
就這樣,元寶長成了老張眼里的“懂事模樣”,學習從不用家長操心,也不和其他同學攀比物質,有次老師留了命題作文《我的愿望》,元寶是這樣寫的——
我的愿望是,長大后能出人頭地、掙大錢,讓爸爸媽媽不用再那么辛苦工作,我們一家人的生活,也不用再這么拮據了。
老張看過后滿意地點頭笑了。
上了初中后課業逐漸變得困難,其他同學都報了補習班,元寶拖到最后還是向父親開口了:“爸,我想報個補習班,需要……”還沒等兒子說完,老張就打斷了:“咱家窮,沒錢報補習班,你看樓下昊昊什么時候報了,自己好好學!”
一向沉默的元寶,不料這次卻爆發了:“昊昊不報是有家教,一年幾萬塊!從小到大,只要是我需要花錢,你們就說沒有,既然養不起,為什么要生我?!”
說完,元寶就哭著跑了出去,只剩下被問懵了的老張和妻子,站在原地不知所措。
于丹教授在《莊子心得》一書中,曾描述過這樣一個實驗:
研究人員將一只可以跳得很高的小蟲子,放進一個瓶子里并蓋上蓋子,起初,小蟲子不停地跳躍著,在一次又一次碰到瓶蓋后落下,它越跳越低。
最后,研究人員將瓶蓋拿走后,這只小蟲子雖然還在跳,卻一直都沒能躍出瓶子,無數次的失敗,讓它認為“瓶蓋”是自己沒辦法達到的高度。
父母總是“哭窮”,對孩子來說就是那個“瓶蓋”,無數次的重復會讓孩子從心底里,給自己烙下“窮”的標簽,限制了孩子的心智和思維。
父母給孩子的“窮帽子”易戴難摘,“貧窮”一旦成了習慣,孩子是很難將其從自己的生命底色中剔除的,而父母為了在教育孩子方面省的心,終將成為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的傷。
對于孩子的要求,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,但也不能總是一口回絕,更不能總是用“窮”去搪塞孩子。
都說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,殊不知,和懂事一起來的還有自卑和不快樂,“金錢觀”也是教育孩子的重點,父母不能避而不談也不能劍走偏鋒。
真正聰明的父母,在面對孩子的物質需求時,會借機告訴孩子:面對金錢,最好的態度是不卑不亢,而不會哭窮和擺闊。
討論話題:孩子想花錢時,你會怎么回應呢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,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
(正文已結束)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