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臟歌 原創
我相信,只要有可能,每一個家長都會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多和自然在一起,在茂密的森林,在峽谷,在溪流的淺草叢中,在裸露巖石的山巔,或者在傍晚夕陽劃痕一樣殘留的羊腸小道。
這個可能性,取決于天氣和自然自身的狀態。惡劣的天氣,狂風暴雨,電閃雷鳴,沒有幾個家長愿意讓孩子置身在野外的。我小時候好幾次跟著父親在連綿起伏的山里遭遇瓢潑大雨,在夜晚回家的路上被鄉村的閃電照亮歸家的小路,也就深知這種惡劣環境下人類心靈的膽小和脆弱,而父親大踏步走路的樣子,給了我終身的影響,以至于我可以在即將步入冬天的晚秋冷雨里行走好幾個小時。人家常常問我冷嗎?我回答的卻是涼快兩個字。這種答非所問的方式讓問話的朋友狐疑頓生。
而最重要的可能性則完全取決于家長是否熱愛大自然。難道我們家長不熱愛大自然嗎?我不敢這樣去問周圍的朋友,我只是覺得,在我們熱情談論自然世界的美好,在聊起像梭羅那樣的偉大作家的時候,我們是不是依然將這份熱情兌現為真正的現實。熱愛自然并非只是時髦的口頭禪,熱愛自然意味著我們真正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萬物所建立的真實關系。也就是說,熱愛自然,是一種我們今天所有人的生命態度。培養一個孩子終身有著熱愛自然的生命意識,這有利于他全部人生的健康成長。如果有一天,他心里不舒服,一個人散漫地走進附近的公園,初秋的陽光溫暖舒服,好像有個親切的按摩師熟悉他的穴位一樣,樹上的巖雀剛剛從枯萎的松球那里啄食回來,它們開始歌唱,聲音消失在明亮的空中,而梧桐樹的落葉,就安靜地躺在他的腳前,只要他抬腳,整個樹林里就會有一種類似于薯片被咀嚼后的聲音。這個時候,他的心里就會敞開,他開始接受自己,然后往回走。這樣的描述帶來的治愈效果,被醫生推薦,也在《情商》這本經典里有著動人的記錄。
太多的家長,就像我一個奉賢的朋友說的一樣“父愛如山”,那個父親如同一座山一樣坐在家里。孩子,尤其是小孩子,總是抱著一種強烈的無盡的好奇心,要去了解遠比他更加磅礴巨大的世界,總是喜歡往外走,這種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念,恰好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創造力根源。珍惜這種好奇心,變得越來越重要???羅伯遜這樣的著名教育家,在任何一個場合的演講,都會強調孩子的好奇心。
盡管不同的家長有著不同的人生狀態,我想把工作的疲倦和事務的纏身先放在一邊,因為尋找各種借口,成人更加富于心計?!?,有一點是值得重視的,你在孩子最早的生長階段,比如十歲前,花了多少時間和孩子在大自然里?我指的是每一周是不是有個固定的時間,和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。比如三個小時的徒步,在公園識別各種植物,收集落在地上的落葉,撿松球,如果你家附近就是大海,那么去海邊尋找海玻璃,而像我的老家,只有一條河流,卵石早被時間磨得光滑漂亮。我父親常常指著某一塊石頭,叫我過去翻開,說里面一定有一只螃蟹。這種準確的經驗讓我終身熱愛我的父親,而他在田地里,用雜草堵住水溝的一端,然后用另外一把雜草順著水溝推動不多的水流到另外一邊,這樣,這條被堵住兩端的水溝,就讓我們有了捉住泥鰍的絕好機會。我后來上學,聽到有一首歌里面有捉泥鰍三個字的時候,那種溫暖有趣的親切感,直接由生活自身的畫面呈現出來。
顯然,我們的家長缺乏一種真正的準備,不夠有長遠的眼光,以及喪失了真正熱愛自然的體驗之美。我常常聽到大人催促孩子從戶外回家的聲音,或者讓孩子把手里的石頭扔掉,因為“臟”。天啊,經過大自然打磨的石頭是最干凈的,當我們說出來孩子手里的石頭是“臟”的時候,我們不僅僅在玷污自然的作品,也在破壞我們使用語言的能力,更為嚴重的是,你在褻瀆一個孩子剛剛建立起來的屬于她自己的世界。
你有問過你的孩子,撿回來這塊石頭,她準備做什么嗎?畫上彩色的線條,表示彩虹曾經來過,或者一只螞蟻,然后告訴爺爺,這是她的化石。而那根被一個小女孩帶回來的小樹枝,她會精心創造一個故事:有一天,一只叫做珍妮的麻雀站在這根樹枝上,它想把它帶回家,但是它不夠力氣,它去找它的爸爸去了。你知道你的孩子會怎樣做嗎?她會立即要求你帶她出去,把樹枝放回原來的地方。
這個小女孩是我的女兒,我答應她,我們離開家,沿著住家附近的一條小路,以最快的速度放回那根樹枝。然后,我們在那里等了一會,并且確信那只叫做珍妮的麻雀一定會回來。
(圖文原創,毛歌)
(正文已結束)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