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公共衛生專業委員會召開“提升公共衛生意識公益項目交流活動”。
這些年,在習主席倡導的“廁所革命”的號召下,每個城市建設了大量漂亮干凈的公廁,極大改善了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設施,提升了公共廁所的如廁環境和舒適度,實現了”有廁可用“的目標。但目前這些公廁大部分還是蹲廁,就是配備了座廁,大部分人還是不放心用,總擔心前面的人用了不衛生。
水環境的治理的關鍵是源分離,目前我國城市的水環境治理的關鍵措施是雨污分流,對我國黑臭河流的治理做出了重大貢獻,但雨污分流投入大,分流無法做到徹底,效果反復,導致大部分城市的財政承擔不起不停的投入。雨污分流還不夠,真正的污染源頭還在前頭,在廁所, 在馬桶。 馬桶的大小便占了生活污水污染總負荷的85%,如果從馬桶源頭做起,剩下的洗澡、洗衣服、廚房這些灰水通過某種技術就可以很容易很便宜就地處理,達到地表III類水作為生態補水排放到環境周邊,這樣河流就有干凈清澈的水源,不用投入太多的治理也就干凈了。怎么樣能將這種技術結合,做一個即環保、便攜,又干凈、節水,讓大家都敢坐敢用的馬桶,剛好這些年國際上尤其是比爾·蓋茨大力提倡無下水道無污水處理廠的廁所,和這個理念完全契合, 那么也就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無下水道廁所。
無水馬桶,顧名思義,從如廁到后期處理不需要用一滴水,極大的減少了后期城鎮污水處理的量(不到沖水馬桶的3%)、成本和空間。以北京2000萬人口的城市為例,現在每天產生的生活無水超過400萬噸(立方),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就要20多座,污水管網超過了12000公里,另外每年化糞池的固體污物超過100萬方;如果用無水馬桶,每天污染物總量不到3萬噸(不到污水總量的2%),后處理占地也就是一到兩個20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面積,每年直接節水近3億立方,間接節水超過9億立方;每年還可以為周邊提供800多萬立方的液體菌肥和200多萬噸的有機肥。
由于不用水,總量大大減量化,又干凈衛生,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的應用非常有優勢,比如醫用,尤其是方艙醫院,高速公路休息區,高鐵,飛機,船舶(尤其是潛艇和軍艦,空間資源非常寶貴)及高寒缺水的邊防哨所、農村等。長江大保護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船上人員排泄物的收集,用傳統的沖水馬桶,收運非常復雜,運行成本高,管理難度大。而用無水馬桶就很容易解決這些難題。
目前我國還有5億多農村人口,40%的人還用不上馬桶,無水馬桶可以幫助他們用上干凈衛生的馬桶。為學習貫徹習近關于“廁所革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為鄉村振興、建設美麗鄉村做出應有的貢獻!讓高寒缺水的農村和鄉鎮“有廁可用”,讓農村的人們和城市的人一樣可以在家里如廁;讓城市里的人們“有廁敢用”。
(正文已結束)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